|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维码
519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刘娟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文中的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 二、重点段切入,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读后标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反复地读一读,并想一想从爸爸的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可以用符号简单标记) 2、学生交流划出的爸爸介绍白杨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 生读这段话。交流: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 句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句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a “哪儿……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的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b “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地方说一说”(河边、高山、草原……) c 课文中的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想象一下戈壁什么样子,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作者描写这些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一个什么词?(高大挺秀) 师:在这样荒无人烟、气候恶劣的地方,白杨树却长得这么直,这么粗壮,足以说明它的适应性强,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句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 “不管……不管……总是”“那么……那么”(板书:坚强不屈) b 师:风沙四起,白杨树(挺起坚实的胸膛,挡住飞来的风沙) 你能这样说吗? 生:大雪纷飞,白杨(挺直腰杆,承受生生的雪压) 生:数月干旱,白杨(将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顽强地生长) 生:洪水袭来,白杨(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c 指导朗读:多么坚强的白杨啊!多么有生命力的白杨啊!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生读,评价) 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d 师激情: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读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它们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们,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里生根了。难怪爸爸这样深情地赞美它。(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e 看着板书,练习背诵这段话。 三、理解心愿,深层体验 1、师: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引读: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 3、孩子们不知道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孩子们由于年龄小的缘故,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边疆建设者,这些建设者们,作为新疆生产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天山南北、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线上,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坚持不懈地为新疆各族人民做好事。 他们不知道爸爸借白杨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建设边疆,为边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那里的条件有多苦。当年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水渠,手都冻到了锄头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他们不知道不知道爸爸接他们到新疆上学是希望孩子们将来能成为边疆的建设者,正所谓“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板书:无私奉献) 4、现在,相信你们已经读懂了爸爸的心,让我们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话。(生齐读) 5、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结合文中的句子来谈一谈) 师: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边疆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曾经荒凉的戈壁,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屏幕出示西部今日图)相信西部的明天会更好! 四、总结写法,进行练笔。 1、总结写法,完成板书。(借物喻人)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 指名交流。 3、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吧。可以用上出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写一段话。 (学生自由写话,教书巡视。) 4、交流,评价。 五、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艾青的诗歌《帐篷》,以及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时,能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附:板书设计 3白杨 高大挺秀 白杨树 适应性强 借 坚强不屈 物 扎根边疆 喻 建设者 建设边疆 人 无私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