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浏览数:1071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晏子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 1.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驾驭语言的高手,他就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晏子。(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然后理解课题。) 2. (出示晏子肖像图)谁想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3、他本名“晏婴”,为什么叫他晏子呢? 4、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晏子:不辱使命,雄辩四方。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认识晏子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交流,师板书。 三、品读课文,体会晏子的语言艺术 1、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中的三个故事,看哪个故事中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最让你佩服? 2、 学生交流后顺势引导理解这三个故事,交流完后说说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生交流时,师重点引导学生读懂第二个故事。 (1)分两大组进行楚王和晏子的对话。 (2)生扮楚王,师扮晏子,进行课件上的对话,问学生:“这样回答楚王行不行?为什么?” (3)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对他说了什么?从“瞅了他一眼,冷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听出楚王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4)晏子是怎样来回答的?为什么要严肃地回答? (5)你从晏子的话中读懂了什么?晏子的这番话中包含了三个形容人多的成语,让我们从原文中来找一找,分别对应于哪句话? (6)接下来楚王又是怎么说的?晏子又是如何来回答的?为什么要装作为难的样子? (7)晏子后面又说了什么?从“拱了拱手”,你看出了什么?他这番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你说说晏子这一次的回答妙在哪里? 4、 分角色朗读楚王和晏子的对话。 5、 从晏子的语言、动作中,你感受到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6、 难怪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晏子:不辱使命,雄辩四方。 7、 师小结。 四、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周恩来巧答美国记者的实例,让学生说说妙在哪里。 2、学生尝试妙答。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从晏子和周总理身上学到了什么?希望大家今后能学好语文,让自己的语言更具魅力,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板书设计: 侮辱→反驳→尊重 语言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