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阅读、再阅读 二维码
609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还在靠补课?NO!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李斌 中国教育报 1人与人的差距是由阅读拉大的 我在中国青年报做记者十余年,接触各行各业人士,从行业领军人物到街头小贩,发现凡有所成就者,虽个性、经历、家庭背景各异,但有一点相同:特爱读书。 我走进一位著名校长的办公室,那简直就像一座小型图书馆。 我与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北京飞往南昌,见她一坐定就打开书,飞机落地,还在看。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天再忙,读书不能少于50页”。 比尔·盖茨一年则要读大约50本纸质书。他从童年开始就爱阅读,“父母愿意买任何我想读的书”。 2 提高成绩不要靠补课,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即便从现实的角度——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来看,我们也应该格外重视阅读。很多大人愿意把孩子的时间花在补习班、反复做题和死记硬背上,却没想到,阅读,才是让孩子脑袋"开窍"的有效办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推崇阅读对“后进生”的“疗效”。“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他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 这两位教育家的观点,不但在今天的许多学校得到了验证,也获得了脑科学的支持。科学家已经证实,阅读能够刺激大脑中的许多不同区域,让大脑变得更有活力。 三年前,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邀请21名大学生参加实验,发现:在他们阅读恐怖小说《庞贝》后,大脑负责语言感知的左侧颞叶皮层的连接性变得非常兴奋。而且,“阅读一部小说可以把读者移植到主人公体内,好故事会让你与他人感同身受”。“日本脑科学应用第一人”茂木健一郎在《创意脑》中提出,感动是孕育创造力的土壤、是开启大脑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如何收获更多的感动?他建议“多留心未知的世界”。读万卷书,会把一个又一个的未知世界带到孩子眼前。 再回到我前面提到的同事的女儿,才10岁,已读了万卷书的一半。同事是这样做的: 1.我们家每个房间,甚至客厅、过道、阳台上都有孩子的书架,书的类别很丰富,每一本都经过我挑选; 2.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天,我们都有亲子阅读时间。我们给她读,她讲给我们听,大家一起讨论、编故事、天马行空聊感受等等。主要陪读的是爸爸妈妈。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书籍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而学校则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的缺陷。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这个重要的教育者,要与学校“志同道合”。而学校,努力引领家长参与到亲子阅读中来,会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陪着他(她)一起成长。我们期待:在参加六个口袋阅读计划的180天里,因为阅读,孩子、家长,甚至学校将会发生怎样可喜的变化?! 陪孩子阅读,与孩子一起成长,你需要它 "你可以轻易买到很多本书,但是90%的人却无法收获受益一生的阅读兴趣和方法。在童心里种下阅读习惯,未来将有无限可能,墙裂推荐!"8月10日,北京天真蓝教育传媒正式发布了“六个口袋”亲子阅读计划,一位妈妈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时写下了这样的推荐语。 这个90%的判断令人沮丧(如果它符合事实),也让我们深感所做之事的意义重大。如何能让孩子们在童年“收获受益一生的阅读兴趣和方法”,正是我们在设计亲子阅读计划时着重考虑的。
我很佩服并喜爱的嵇成中先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也在朋友圈转发了我们的阅读项目,他写道:“阅读的重要性已成共识!但如何让孩子悦读成为难题。‘六个口袋’亲子阅读计划,为化解阅读难题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这是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还需要在亲子共读的实践中去检验。我们为之感动并且绝不敢辜负的,是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文章分类:
好书推荐
|